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死亡詩社】老師讓學生把課本撕掉,卻徹底激發了學生的天賦…所有父母應該看的電影

【死亡詩社】老師讓學生把課本撕掉,卻徹底激發了學生的天賦…所有父母應該看的電影

是1989年彼得·威爾導演的電影。本片講述一間傳統學校的老師用反傳統的方法來教學生們詩歌、文學、生活的故事。電影不僅是主演羅賓·威廉斯的經典之作,同時也是一部講述師生關係的優秀電影。 2022年8月,《IndieWire》列出40部最佳悲傷電影名冊裡,本片榜上有名。

如果只看片名,這部片應該不會出現在我的待看清單裡,因為我會以為這是恐怖片。但是卻在一次學術研討會上,有一個教授把這部片的其中有個片段:基廷老師站在講桌上,並要求其他同學也站在講桌上,感受不同的視野。教授利用影片中這個小片段,引述在疫情下的醫學教育讓我們學會站在不同角度,去研發新的教育模式。這種另類教育的電影一向很吸引我,像是《神奇大隊長》(Captain Fantastic)一部充滿烏托邦教育裡好的電影、非常經典的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等等。於是趁著假日把這部超過兩小時1989年放映的電影看完了一遍,然後心裡就有了會再多看幾遍的底,因為真的非常耐人尋味。

在電影裡的威爾頓預科學院,就像是我所認識的私立雙語男子高中或是女子高中,食、衣、住、型的日常生活都被嚴格把關、父母通常有顯赫的背景、對子女有未來必當律師、醫師、老師的期待。裡面有幾個重要而且個性非常鮮明的學生角色:玩世不恭的查理、兩腳書櫥的卡麥隆、缺乏字信的托德、人云亦云的米克斯、充滿活力的諾克斯以及擁有領導風範的尼爾, 他們在新的學期遇上了基廷,一位教學獨特的文學老師,第一堂就跟學生說不是叫他Mr. Keeting就是叫他 “Oh captain, my captain.”一句出自於Walt Whiteman寫的詩。

整部電影圍繞著一句拉丁語:Carpe Diem,意思是「把握當下」,這句話激發了這些原本照著學校制式教育、父母既定期望、社會大眾的想法走的學生們,開啟了他們新的思維,做出了他們新的行動,我相信也改變了他們的一生,雖然最後非常遺憾地尼爾因為爭不過家人,而選擇舉槍自盡,遺憾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沒有找到人生意義就離開世間,而就是因為他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卻無法順利施行。

影片中尼爾和他父親之間的對話和互動是值得探討的,像是一開學他父親反對他參加學校活動,因為會阻礙課內成績,但是尼爾在朋友們面前反駁了他父親,讓他父親非常生氣,並說了這樣的話:「不要在公眾忤逆我!」然後又說了很多教訓的話,另人驚訝的是當時的尼爾坦然街受父親的安排,而且還露出了一種無奈的微笑;第二個值得探討的情境是:他父親得知他偷偷背著他的面去參加了話劇試鏡,而且是透過同個話劇社的同學的家長問了尼爾爸爸,尼爾爸爸否認到底,因為他知道他兒子不可能做出如此脫軌的事情,但是尼爾確實做了,於是他說:「你讓我在他們面前成了騙子!」還說:「我為你做了多少犧牲!」這樣的話來告訴尼爾未來當醫生的安排有多麼重要,然後父親不准他演出時尼爾不再露出妥協而無奈的微笑;第三個場景就是在尼爾家中,父親跟他說念重點高中、考醫生、當醫生是他曾經夢想不到的,然後此時尼爾大聲反抗:「你都不懂我的感受!」,接著他父親也大聲反問:「告訴我你的感受啊!」,最後是一陣沈默,還有尼爾眼神突然的絕望,整個身體像沒了靈魂,淡淡吐出最後的兩個字:「沒事。」。其實這幾個場景都有個共同點:尼爾父親圍繞著自己的感受轉,沒有傾聽他的想法,最後只聽見了他的槍聲。

死亡詩社的入社宣言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但是基廷曾經在有次事件後(查理放入招生女學生信息到學校刊物裡)說: “It doesn’t mean choking on bone. Sometimes brave, sometimes caution.”講了這句話後,我認為基廷在此時扮演教育家而非藝術家是重要的,因為只有藝術沒有了智慧的行為,只會招到社會傳統制度的抨擊,而有了智慧再去實行藝術,我們可以創造更美好的社會制度。(但同時只有智慧而沒有藝術的話,只會帶來平庸)尼爾的死就是非常藝術的,他選擇脫去上衣、開了窗戶、戴上話劇的樹冠,但是智慧不夠,雖然智慧的他找到了人生的價值,但是不夠智慧的他選擇結束未來的無限可能。

還有一個人的變化我非常欣賞:諾克斯在追求克莉絲的過程。從原本只能遠遠觀望克莉絲、打電話給她、去了派對後摸了她的頭髮到主動到克莉絲的班上拿著花唸詩告白,全部都是因為他想「把握當下」,而真正讓我感受他確實在「把握當下」是當他的朋友興奮地問他告白成功了沒,他簡單回答了:「不重要,重要是我做了!」那個決定要告白、真的去告白的諾克斯,才是真的「把握當下」,至於為來與克莉絲的結果如何以經不那麼重要了。

還有一個變化不是發生在這些學生,而是這個他們復甦的詩社,我也覺得非常有意思。一開始只是尼爾在分享一則他聽過的鬼故事,劇情鋪陳非常緊張刺激,接者是卡梅隆說了一個眾所皆知的鬼故事,然後皮茲念了一則書上的詩,詩裡用得字眼非常驚悚,接著換查理念了一首自己創造的詩(但其實是抄別人的愛情詩),尼爾也念了一篇書上一則相當正向激昂的詩,最後很有意思的是米克用有節奏感的方式念了一篇詩,最後大家唱唱跳跳的一起唸了這首詩。短短的一次詩社的聚會,好像演示了一次「詩」的進化,從短篇故事到詩,從朗誦一首詩到唱出一首詩,從模仿別人的詩到創造自己的詩,然後這樣的演變也巧妙呼應了基廷介紹詩是什麼時說: “We don’t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it’s cute, we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we are members of the human race, and the human race is filled with passion, beauty, romance, love. These are what we stay alive for.”

最後我想提到基廷一堂關於「一致」的課。他當時要求每個人都走出自己的走路方式,可以懶散、可以精神、可以不走,他想說的是:如何維持內心與外在行為的「一致」,那種在別人面前保持自己信仰的困難,因為我們渴望被接納,但我們必須相信自己的信仰是獨一無二、專屬於我們,即使其他人可能認為他們奇怪或小眾,即使有人說:「這個不好!」。

分享給我的朋友